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葫芦文化界的老师、好友们:
大家好!
时光飞逝,岁月匆流。转眼,葫芦岛葫芦协会已经步入成立后的第15个年头。回首过去,我们克服了各种问题,同心协力发展葫芦文化事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葫芦岛葫芦协会依旧保持着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势头。今天,我将在这里展望未来“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协力同谱新乐章”。
葫芦岛葫芦协会自2002年12月由潘东波同志组织成立,协会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市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6年9月,葫芦山庄发起“葫芦岛葫芦协会”换届选举,为更好的发展葫芦文化产业,协会迁入葫芦文化之乡——葫芦山庄后,建立了中国葫芦文化博物馆,馆陈葫芦展品品种和数量达到全国甚至世界第一。
葫芦岛葫芦协会是较早成立的葫芦文化民间组织,我们共同研究和传播葫芦文化,组织开展葫芦文化活动,收集有关葫芦文化的艺术品,指导葫芦产业发展和研究,积极举办与国内外葫芦文化与产业的交流活动。期间协会成功主办了七届国际葫芦文化节,与全球各地专家共同编撰了葫芦文化丛书,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艺术家、葫芦大师、葫芦文化从业者、葫芦文化爱好者的广泛认同,这些活动在促进葫芦文化的广泛交流、提升民族传统文化地位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近些年来,全国葫芦文化产业迅速扩大,各地的葫芦协会也纷纷成立,并同时推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葫芦文化节,其中包括天津葫芦文化艺术节、山东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澜沧葫芦文化艺术节、唐山葫芦文化艺术节等,各地都在着力推广葫芦文化,加大对葫芦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投入力度。
葫芦岛葫芦协会在全国葫芦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保持着领先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在逐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壮大,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葫芦文化促进了葫芦相关产业的繁荣,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作为葫芦岛葫芦协会的最佳文化展示地、发源地的葫芦山庄已成为葫芦岛市著名的葫芦文化和民俗文化景区,国际葫芦文化节已成为葫芦岛市的国际性葫芦文化盛会,并让葫芦成为了葫芦岛的特色品牌。同时,葫芦岛葫芦协会发起的中国葫芦协会筹建,得到了全国葫芦文化人的支持。这些证明我们多年来的努力,已使葫芦岛葫芦协会发展成为了在全国小有名气的葫芦文化代表。可以自信的说我们协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在座各位及广大葫芦爱好者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
1、 葫芦岛葫芦协会于2006年迁入葫芦山庄,园区以关东民俗文化、葫芦文化的产业资源为基础,整合我市葫芦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和潜在力量,将原有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与新兴业态的葫芦酒、药、食品等深加工在园区内进行产业延伸、整合,同时,葫芦协会以葫芦山庄为基地与农村农户进行深度合作,合作农户多以葫芦山庄周边农户为主,现有合作成员50多户;协会大力发展葫芦产业,基地内葫芦繁育种植面积300亩,育秧大棚2座,葫芦加工中心年加工葫芦条3000公斤,匠人一条街年加工销售葫芦工艺品60000只,除满足葫芦山庄旅游餐饮购物需要,还销往当地及外埠市场。直接或间接地安置从业人员106人,年创产值6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2万元。
2、 葫芦种植业发展的同时,葫芦山庄自身和葫芦岛地区乃至周边省市的葫芦文化产业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葫芦岛业涌现出了一批支持葫芦产业的代表人物。一批葫芦工艺美术大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代表人物如:王建平、沈海山、郭京文、刘国东、李闯、吕戎斌、赵忠礼、王峰、朱汉春等。他们分别擅长包括雕刻、烙画、范制、砑花等不同工艺,并且技艺娴熟,作品美轮美奂,让葫芦岛更添文化底蕴。
3、 为加强葫芦岛的葫芦文化认同,在葫芦协会的组织下,撰写了极具世界意义的葫芦文化丛书-葫芦岛卷。同时,葫芦山庄也在积极建设具有葫芦文化元素的建筑装饰,打造“福禄圣地——葫芦山庄”“中国葫芦文化之乡——葫芦岛”的文化品牌。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已成为全国性的协会、让葫芦岛成为世界葫芦文化产业中心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们要团结一致,积极工作、不断创新、求真务实,发扬协会的优良作风,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个传统文化大发展时期的良好契机下,我们有着深厚的葫芦文化基础,支撑起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为弘扬葫芦文化和发展壮大葫芦文化产业、为振兴葫芦经济建设、为葫芦岛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